《米其林指南》是近年來美食領域的顯學,才剛出爐的日本關東版《米其林指南》,今年擴大範圍,把去年的東京、橫濱、鎌倉擴大到今年的東京、橫濱、湘南,獲得星星的數目,也從去年三星14間、二星54間、一星198間,擴大到今年的17、57、219間。範圍變大了,家數自然也增加,更讓喜愛美食的老饕,有理由特別為了美食,走訪日本一趟。
事實上,根據日本觀光局的調查,外國人訪日最大的期待就是美食。去年的調查,對於美食期待的比率高達62.5%,還連續兩年都是第一名,由此可見美食的魅力之大。
至於今年稍早出爐的《米其林指南》關西版,今年也首次把奈良列入考量,這也讓一向老被嘲笑缺乏美食文化的奈良,終於能夠抬頭挺胸出了一口怨氣,更期待能靠美食來拼觀光。因為以往除了東京、京都、大阪以外的大都市,不太容易受到米其林的青睞。伴隨近來米其林的海外大力擴張,像奈良這種原本被認為是鄉下地方的餐飲文化,也漸漸受到矚目起來。
明年除了關東、關西版之外,已經預計4月還將發行北海道特別版,更讓旅行業者摩拳擦掌,期待其帶來的經濟效果。
有趣的是,畢竟米其林是來自法國,根據當地餐飲業者的觀察,法國人對日本的食物,還是有些不太適應的地方。譬如奈良著名的茶粥,對法國觀光客來說,就不太合口味,幾乎都敬謝不敏,也讓當地人稍感挫折;這對日本人來說,也是一個了解外國人的機會。
因為,根據當地調查,法國人很喜歡吃日本的炸天婦羅,有些餐廳因而加入炸天婦羅取代茶粥,大受外國人歡迎。雖然有人批評,這樣選出來的米其林餐廳,其實只是反映了外國人的口味,但不管結果如何,當奈良有餐廳被米其林注意到之後,奈良的觀光事業無不摩拳擦掌,期待米其林能帶來更多的觀光效應,讓一向只能靠販賣古都文化與大佛風情的縣市,能注入一股新活力。
有學者特別針對米其林現象做了調查。根據先前讀賣新聞報導,日本專門研究理論經濟學的關西大學教授宮本勝浩,針對《米其林指南》關西版所帶來的經濟效果,做了一份研究報告;他指出,去年的《米其林指南》關西版,一年就創造了43.4億日幣(約新台幣17億元)的經濟效果,其中對星級餐廳所帶來的直接效果,約為31億日幣(約新台幣12億元),對於食材販售行業與雇員等所帶來的間接經濟效果,則為12.4億日幣(約新台幣4.8億元),可見商機龐大。
台灣目前雖然尚無米其林餐廳的評選,但好好發展飲食文化,絕對商機無限,尤其結合在地、文化層面的美食文化,對外國人來說,絕對是一大誘因。(原文請見欣傳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