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,包括馬來人、華人、印度人等等,但位於馬來西亞半島西北側的檳城,華人就佔了大約60%。由於這裡從17世紀以來,一直是馬來半島上最重要的商業活動中心,因此更形成了多元的種族大融爐。

喬治市的市中心有一條街道,前後走完不過短短幾分鐘,卻可看到4種宗教聖殿和平共處,堪稱民族融和最佳典範,這條街原來叫椰腳街(Pitt Street)。

因為當年街上種滿椰子,般運工人平常就在椰子樹下休息等待工作上門,故而得名。現在改為Jalan Masjid Kapitan Keling,分別代表街道、清真寺、領袖、印度回教徒,但觀光客因為看到4種宗教大融和彼此和諧相處,因此又暱稱為和諧街,感覺上更是十分貼切。從這裡也可看出檳城種族多元的包容性,因為一條街道就有3種名字,這在台灣應該早就被罵翻了。

 

從Lebuh Chulia一路往Lebuh Light走的話,最先會看到甲必丹吉寧回教堂(Kapitan Keling Mosuqe),這是由最早移民到檳城的印度回教徒(東印度公司的先鋒隊)所建的回教堂。回教堂著名的洋蔥頭屋頂在豔陽下閃爍,內部充滿幾何形裝飾圖樣,搭配金色的裝飾看起來十分高雅。這間教堂建於19世紀初,代表了喬治市印度裔的回教社群,目前所見的建築已經經過兩次修整。

 

再往下走則會看到馬哈馬裡安曼廟(Mahamariamman Temple),寺廟建於1883年,是檳島最早的印度神廟。建築為印度南部風格,從入口處開始就有雕工精細的神像,身上鑲著金、銀、寶石和翡翠,裝飾得無比華麗。每逢重要宗教傑日-大寶森節時,信徒們都會用花車載著神像遊街。

 

觀音亭則是我們所熟悉的寺廟了,這間華人的寺廟同樣也最檳城現存最古老的華人寺廟,大約在1800年時由最早移民到檳城的華裔所建。寺廟前插著非常粗壯的香,還有一口古井現已沒在使用,但卻成為市民與鴿子休憩的地方。

 

每年農曆2、6、9月的第19日為觀音誕辰慶典,常常吸引許多善男信女蒞臨膜拜。此時信徒們會忙著燒香及焚燒冥錢,慶祝觀音誕辰的晚上,還會在廟前上演布袋戲或歌舞表演。

 

最後則來到聖喬治教堂,這同樣也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英國教堂,由英殖民政府指示罪犯於1818年建立而成。建築風格其實相當簡單,一點也不華麗,因為早期這裡是給錢來經商與搬運工人禮拜的教堂,所以並沒有太多的裝飾,但聖潔莊嚴的氣氛不減,而且建築比例對稱,有著大理石的地板及高高的尖頂,十分美麗大方。其入口處設有一座紀念遮篷,是為了紀念萊特船長最初抵達檳城時的景象。



一條短短的路就有4種宗教融和,卻完全不會發生衝突,實在讓人相當敬佩。(原文刊登於欣傳媒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羅沁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