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這幾年從國外到國內各種透過藝術祭、設計展、博覽會為主題的大型活動推展觀光的方式,已經成為一種顯學。雖然方式各有不同,但無疑都是希望藉由一場盛大活動,對觀光產生刺激效果。

這次看完「基隆城市博覽會」,可以明顯看出基隆想要翻轉城市印象的強烈企圖心,也很樂於看到這幾年基隆的改變。但一場博覽會真的能讓基隆開始啟航了嗎?在看熱鬧之餘,也想就以下幾點深入探討:

234095.jpg

 

1.資源分散各區有助於整體活絡

近幾年基隆大大小小活動十分頻繁,這次博覽會分為四大展區,幾乎涵蓋了這幾年基隆重點改造區域。好處是不同區域商家都可受惠,不再把資源過度集中,平常較少人造訪的小巷弄、老屋、小社區也有機會露臉,能帶出地方創生的用意,達到分散人潮的目的。

不過,畢竟不像以「地方創生」為核心目的的日本「瀨戶內藝術祭」或「大地藝術祭」等藝術祭,城市博覽會主要重點還是放在城市上面,活絡偏鄉以及地方創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目的。但由於這個主題是近來所有類似活動中最愛呈現的話題,基隆好幾區的展覽作品,仍是可見地方創生的影響。

當然,分散歸分散,還是需要幾個擔當主力的選手。以超人氣正濱漁港為舞台的「潮藝術」區域,因為已經有過好幾屆經驗,可算是這次重點展覽的「顏值門面」擔當,對於想要「看展」的參觀者來說,可以滿足其部分需求

 

2.推展觀光效果

大型活動往往都能刺激觀光,這次「基隆城市博覽會」可以預見在活動期間,勢必是能夠創造出相當漂亮的KPI

尤其對於外地人來說,若你已經好一陣子沒去過基隆的話,看完博覽會會讓你對基隆大為改觀,至少不會再只侷限於夜市,你會發現原來基隆還有太平國小、要塞司令部、和平島小巷弄等地方地方可去。所以,算是一個很好的城市觀光宣傳舞台,讓人對基隆產生興趣

234749.jpg

 

3.交通整合佳

大型活動往往都非常仰賴公共交通運輸,尤其對於外地人來說,若沒有一個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,幾乎會打掉一半以上的動力。

記得之前第一次去看「潮藝術」時,對外地人的我來說,光要研究基隆的巴士,就需要花上一點時間。在巴士站看著公車路線一下寫著行經「中正路」,一下又是「祥豐街」,對只知道「景點」就覺得很了不起的外地人來說,面對像迷宮般的基隆公車系統還是很挫敗。因為就在好不容易搞懂之後,居然又發現上下車竟然不在同一條路上,實在是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經驗。

還好,這次城市博覽會主辦方應該是有外地人參與,發現了這個城市迷宮密碼,決定簡單明瞭打通交通任督二脈,讓外來遊客不再霧煞煞,對我來說這點相當值得肯定。再加上我去的時間剛好是人潮較少的平日,搭乘起來還算順暢,這個部分十分值得稱讚。

有個小細節也挺值得一提,就是這回還特別推出一條「太平山城線」,這條通往太平國小的上山路線,因為無法容納大型巴士,市府還特別出動九人小巴,真的非常貼心。不過,我想假日這條線應該會相當受到考驗,畢竟一次能容納的人數太少,但還好是就算自行走路上山,大約也是十幾分鐘時間,不算太過麻煩就是了。

 

4.付費場館的增加實際推動廠商收益

這回的活動和這幾年各城市舉辦的大型活動相比最大的不同,在於付費活動增加了。尤其是「海科展區」,基本都是需要另行付費的,還有像需要搭船的「海上看展」,雖然有些是原本就有的活動,但一起拉進來有助於增加曝光機會與商家的實際收入。至於能帶動多少,就要看各自的魅力了。

20220613_181418-800.jpg

 

5.展期太短、宣傳預熱不足

說完了活動的優點,當然也看到了一些值得改善的部分。其中最大的問題,也是台灣在舉辦這類型看起來都聲勢挺浩大活動時共同的問題,就是活動期間太過短暫

這回規模其實相當大,光主場館占地就相當廣,又分散在四個區域,其實很難一天看完全部區域。對於主辦方來說,這樣的安排多少希望能增加停留在基隆的時間。可實際結果真的如此嗎?究竟有多少人會來兩天以上?會留下來過夜的人又有多少,這些可能就要等後續統計結果了。但對很多外地人來說,只有兩星期時間,可能才剛發現這個活動的有趣之時,卻沒想到活動就要結束了。真正對推廣觀光,希望帶動商機來說,還是落入煙火式的效果,這點甚為可惜

畢竟如此盛大的活動,無倫是籌備還是人力支出,肯定都耗費相當多的心力,既然錢都花下去了,投資和收益是否成正比有待驗收,但感覺是有點可惜的。當然,活動收益可能只是這次活動的目的之一,其他包含宣傳城市、展現企圖心等目的也不能忽略,但如果能夠拉長時間,對於分散人潮以及吸引外地旅客來說,應該會是更有效的方式。當然,這部分在預算、人手上也勢必會增加,還需要考量到整體交通負荷等問題,主辦單位的考量自然也更多了。

此外,預熱不足也是這次活動的一大問題,我也不太確定以前是否有舉辦過同樣活動,上官方的宣傳網站,發現第一篇新聞稿是四月延期舉行的通知,其他就是活動快開始前的新聞稿了。對於沒密切關注的人來說,真的都是等到口碑擴散,或哪天發現臉書朋友都在刷這活動時才會察覺到。如果之後能成為常態活動每年舉辦,可能需要事先提早預熱,讓更多人能做好充足規畫了

234092.jpg

 

6.作品精采度不足、缺乏明星作品

雖然藝術見仁見智,但嚴格來說,這次作品就精采度來說,確實是有點不足的,不過這個問題相對來說倒是比較容易改善的。一場成功的活動,尤其以展覽為目的的活動,還是需要靠幾個知名的藝術家帶頭,或是足夠博取眼球經濟的作品,才能夠引起較大迴響。既然在很多區域都是以展覽為主,那作品的精采度的確也該重視。尤其這年頭大家愛打卡,一個有話題、知名度高的創作者、拍起來好看、能和在地連結互動的有趣作品,勝過千言萬語的宣傳。尤其藝術本身就很抽象,裝置藝術更是一種自由心證,眼球經濟時代需要自帶熱度的亮眼明星作品,才能吸引更多人潮

 

7.博覽會與展覽的平衡與取捨

這個問題是後來延伸出來的,這個活動在A區尤其主場館的部分,比較像是傳統的「博覽會」,但其他展區就比較類似藝術祭的活動,若只是博覽會的確時間沒那麼長、場域集中沒有太大問題,藝術祭的話感覺就比較需要較長時間發酵。再來,藝術祭想達到的目的性也和博覽會不同,需要更多有創意的作品,而不只是資料與文宣品的展示,兩者間的平衡取捨,也許也是之後活動可以考量的方向吧!

234093.jpg

整體來說,這次的基隆城市博覽會還是相當值得肯定的,雖然仍有待改進的部分,但至少對於推廣城市旅遊、翻轉城市印象肯定是正面加分的,區域間的整合也算相當不錯。

一個城市的轉變需要一點動力,既然好不容易扎根了,持續培育才能繼續茁壯。希望這類型活動能做常態性的規劃,而不是只為了追求KPI的短暫煙火效應,這樣對城市的發展更有助益 期待這個美麗的港口都市,未來能夠持續前進。

 

相關閱讀: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   看展交通全攻略

arrow
arrow

    羅沁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